作者/整理:admin 2017-11-03
程大利山水作品
山水,象征着自由。“山水”相对于“社会”而言,是安静的所在。烦嚣中求清静,疲惫后盼解脱,人们便想到山山水水中去。自由而且永恒是大自然的规律,也是人心的向往。于是,山水画因心灵需要而产生。六朝人对纷乱时世的抵御是“闲居理气,拂觞鸣琴”,从隐于山林到隐于图画中,画好悬之于壁,“披图幽对,坐究四荒”,甚至年老体衰,还可以面对图画“澄怀观道,卧以游之”。这种人生态度催发了山水画,把生命迹化到丘壑的永恒中,逍遥云山,啸傲烟霞,抛却烦恼,远离烟火。宗炳总结为“栖丘饮壑”“畅神而已”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
正因为山水画是为心灵自由的需要而产生的,以“心象”为旨归,所以它不叫“风景画”,不必忠实于风景,而要夺造化。把精神的视野扩充到天地间的无限,让一颗心自由地飞翔。“望秋云,神飞扬,临春风,思浩荡”“追太虚之体”“与天地精神往来”。于是“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”。为什么“乐”?为得道而乐,觅得了慰藉,是寻得大自由的快乐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人,因为社会性,所以才容易不“自然”。因此,“法自然”“师造化”在山水画创作中被提到至高地位。无论古今中外的艺术理论都告诫人们,心灵的自由是根本,艺术应该帮助不自然的人自然起来。赵孟頫说的“古意”,康有为说的“真、朴、简”都是回归自然,返璞归真的意思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返璞归真又是很难达到的境界,所以有了“人”“文”双修的问题。即使对欣赏者,也有“文”的要求。因“文”而“共成化育”,已不是简单的“表现”“再现”问题,而是“体道艺之合,究圣哲之蕴”。画画是为了修为,修为才能画得更好。“内修心而外益世”,“修心”和“益世”是有因果和逻辑关系的。但两千多年的事实是人格越高尚,距离“治国、平天下”的政治目标越远,屈原、苏轼、徐渭、八大等都是怀才不遇的人,而正是这样的人构成了艺术的高峰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屈原有名句:“纷吾既有此内美兮,又重之以修能。”“内美”出典于此,成为山水画艺术的最高目标。黄宾虹一生为“内美”不遗余力,这即是“圣哲之蕴”。内美者,“不务外关”,准确地说是不苛求外观。热烈不是宣泄,冷静不是冷漠;观通不妨照隅,求末亦是归本。在山水画中,即使是山不动、水不流、风不生、鸟不飞的荒寒境界也体现着禅学的智慧:“不是风动,不是幡动,仁者心动”。山水画的最大功能是让人静下来、淡下来、慢下来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艺术对人生社会的意义,并不在于完全顺应着人生社会的现实要求,有时还相反,让人们从现实中解脱,以保持人和社会关系的平衡,保持生命的活力和社会的活力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所以,徐复观总结为:“山水画在今日更有其重要意义”“顺着现实跑,与现实争长短的艺术,对人生、社会的作用而言,正是‘以水济水’‘以火济火’,使紧张的生活更紧张,使混乱的社会更混乱,简直完全失掉了艺术所以成立的意义”。
程大利山水作品欣赏
由此看来,山水画便是“静心”的艺术了。当一颗心静下来,便进入了从容的山水画状态,无论创作还是欣赏,这难道不是人生的至乐吗?
程大利
一九四五年生。中国画学会副会长,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,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委员,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委员,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,曾参加第六届、第八届、第十届全国美展,北京国际双年展等重要展览,部分作品获奖。作品被中国美术馆、故宫博物院等多所美术馆及博物馆收藏。